清 孙温 红楼梦 一套204幅 高清图下载
以下是关于清代孙温《红楼梦图册》的详细梳理:
1. 作品背景与作者
孙温(生卒年不详):清代晚期画家,河北丰润人,主要活跃于同治至光绪年间(约1867-1903)。其生平记载较少,但以《红楼梦》题材工笔重彩画闻名。
《红楼梦图册》:创作时间:历时36年(约1867-1903),共绘制230幅绢本工笔彩绘,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《红楼梦》主题绘画。
题材内容:以程甲本《红楼梦》为蓝本,涵盖小说主要情节,包括大观园全景、人物群像、经典场景(如“宝黛共读西厢”“元春省亲”等),兼具叙事性与艺术性。
功能与意义:可能为贵族或文人雅集观赏而作,反映了清代晚期《红楼梦》接受史与视觉化创作的巅峰成就。
2. 艺术特色分析
构图与叙事:采用“连环画”式连续构图,每幅画独立成章又相互关联,注重场景转换与人物动态衔接。
画面以人物活动为中心,辅以亭台楼阁、花木山石,展现清代园林美学与世俗生活情趣。
技法与设色:工笔重彩:以矿物颜料(石青、石绿、朱砂)与植物颜料层层渲染,色彩明艳富丽,服饰纹样、建筑装饰极尽精细。
融合中西:部分场景透视受西洋画法影响(如建筑空间纵深),但整体保持传统界画工整风格。
人物刻画:人物多达3700余个,男女老幼神态各异,贾宝玉、林黛玉等主要角色形象鲜明,符合清代仕女画“秀雅端庄”的审美取向。
3. 收藏与流传
现存版本:全套230幅现藏于旅顺博物馆(国家一级文物),2004年公开展出后引发学界关注。
另有少量单页散佚于民间或海外(如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个别页)。
流传历程:据题跋推测,画册原为清宗室爱新觉罗·卜孝怀收藏,后辗转由上海文物商携至东北,1959年入藏旅顺博物馆。
4. 研究与文化价值
红学价值:为《红楼梦》版本与清代读者接受研究提供图像佐证(如人物服饰、大观园布局反映晚清审美)。
对比其他插图版本(如改琦《红楼梦图咏》线描简约风格),孙温画册更显世俗化、戏剧化。
艺术史地位:代表清代晚期民间职业画家的高超技艺与商业化创作倾向,是“文学图像化”的典范。
与宫廷绘画(如《雍正十二美人图》)相比,更具叙事性与市民趣味。
5. 鉴赏与参观建议
展陈信息:旅顺博物馆常设展中偶有展出部分画页(因文物保护需要,通常轮换展示),可关注官网公告。
数字化资源:旅顺博物馆官网及《国家宝藏》等纪录片中有高清细节展示。
出版物《清孙温绘全本红楼梦》(中国青年出版社)收录全部画页与解读。
研究资料推荐:论文《孙温〈红楼梦〉绘画研究》(红学刊)
《图像与文本:〈红楼梦〉的跨媒介阐释》(文化艺术出版社)
纪录片《中国文博艺术——孙温绘红楼梦》
孙温以毕生精力将文学巨著转化为视觉史诗,其画册不仅是《红楼梦》传播史上的瑰宝,更折射出晚清艺术、社会与文化的多元面貌。欲深入理解,需结合文学文本、清代绘画传统及市民文化背景进行跨学科探究。
高清图下载:共204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