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 褚遂良 阴符经21×394 唐褚遂良写大字阴符经真迹高清图下载
褚遂良《大字阴符经》综合解析(尺寸:21×394cm)
一、作品概况
-
基本信息
- 作者:传为唐代褚遂良晚年作品,创作于永徽五年(654年)。
- 形制:纸本墨迹,行楷书,共96行461字,规格为21×394cm。
- 藏地:现藏于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,钤有“建业文房之印”等鉴藏印。
-
历史背景
据传褚遂良因反对武则天为后遭贬至越南爱州,自知命不久矣,遂书此作以传笔法,后回传长安使其声名更盛。
二、艺术特征
-
用笔与结构
- 笔法融合隶书遗韵与行书流畅性,方圆兼用,藏露结合,侧锋取势,点画细劲而轻重多变。
- 结体宽博舒朗,中宫饱满,欹侧不失重心,隶意明显(如横画收笔重顿)。
- 行书笔意显著,起笔直下与收笔引带增强字内连贯性,被誉为“最灵活的唐代楷书”。
-
风格溯源
- 取法“二王”(王羲之、王献之)及北碑,兼具高古气韵与动态活力,突破唐楷程式化,独树一帜。
- 与《兰亭序》相比,含27个“之”字,变化多样更胜一筹。
三、版本争议与鉴定
-
真伪讨论:
- 末题“起居郎臣褚遂良奉敕书”被疑为后人添加,或为唐代学褚书者伪作。
- 多数书家倾向于认可其艺术价值,认为即便非褚亲笔,亦属唐代楷书精品。
-
其他版本:
另有小楷本(刻于《越州石氏帖》)及行书刻本传世,字迹细小,艺术表现受限。
四、历史评价与影响
- 南宋杨无咎赞其“草书之变见于楷书”,凸显灵活性与笔法多样性。
- 清代学者评其“运转如龙”,为后世楷书研习重要范本,尤其对理解隶楷演变具参考价值
- 高清图下载地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