晋 陆机 平复帖全卷章草纸本(故宫)
晋 陆机《平复帖》(全卷章草纸本)综合解析
一、作品概况
-
基本信息
- 形制与内容:全卷纵23.7厘米,横20.6厘米,麻纸本墨迹,共9行84字,以章草写成。内容为陆机致友人的书信,提及贺循、吴子杨、夏伯荣三人的近况,因含“恐难平复”得名。
- 历史地位:传世最早的西晋名家法帖,被誉为“法帖之祖”,位列九大“镇国之宝”。
-
创作背景
- 约书于晋武帝初年(公元3世纪末),是现存最早的纸质名家墨迹,反映章草向今草过渡时期的书写特征。
二、艺术特色
-
字体与结构
- 章草特征:融合汉简古韵与今草雏形,结构自然古拙,如“仪”字左部“单立人”上倾,与右部形成动态平衡。
- 字势对比:通过字组倾斜制造张力,如“失前”二字分别左倾与右倾,形成“动态轴心”效果。
-
用笔与墨韵
- 秃笔硬毫:以秃锋硬毫书写,入笔多藏锋圆头,转折处绞转遒劲,线条硬朗率性(如“子”字起收处的细尖锋芒)。
- 墨色层次:麻纸吸墨性强,墨色微绿,笔画简省中见浑厚,如“平”字两点简化为横画。
三、版本递藏
- 题签与钤印:卷首有宋徽宗泥金题签“晋陆机平复帖”及“宣和”“政和”鉴藏印,明清经安岐、梁清标递藏。
- 现存状态: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,麻纸保存完好,字迹清晰,卷尾附历代名家题跋。
四、历史评价
- 唐代张怀瓘评其“无一笔姿媚气,亦无一笔粗犷气”;启功称其“古拙如汉木简,流畅似今草”。
- 作为章草典范,直接影响王羲之早期书风,并为唐代孙过庭《书谱》的笔法演化提供参照。
此帖以“平淡质朴”的笔意承载千年文脉,其材质、书风与递藏脉络共同构筑了中国书法史的“活化石”价值。
高清图下载地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