晋 钟繇 淳化阁帖宣示表小楷29×79
宣示表,这一珍藏在故宫博物院的著名小楷法帖,源自三国时期魏国钟繇的亲手书写。尽管真迹已失传,但刻本仍广泛流传,且多数学者推测其源于王羲之的临摹。自宋《淳化阁帖》首次刊行以来,此帖便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书法爱好者。其18行的篇幅中,每一笔一划都彰显出钟繇深厚的书法造诣。相较于他的其他作品,此帖在笔法和结构上更为成熟,楷书体态和气息也更为鲜明。其点画间流露出遒劲之力,同时又不失朴茂之美;字体宽博,多呈扁方之形,生动展现了魏晋时期楷书艺术从稚嫩走向成熟的演变历程。
《宣示表》的用笔古朴沉实,透露出一种恬淡安详的氛围。其字形偏扁,长横为主,书写时需注意以下要点。
首先,执笔方法要正确,即浅执笔,以指端贴管为宜。因为指端感觉灵敏,执笔浅则掌虚,运动自如,无窒碍之感。关于“拨镫法”,南唐李后主提出后,历代书家解释不一,但都强调了浅执笔的重要性。
其次,用力要适中。太紧则用笔僵硬,太松则点画靡弱。因此,应采用“软硬劲”来执笔,既紧又不死,既松又不脱,既不宽猛,又不失中道,这样才能写出理想的笔画。
此外,在书写长横时,要注意保持笔头的活动空间。若执笔过低,活动空间会减小,从而影响书写效果。因此,应适当提高执笔位置,以确保长横的书写质量。
其次,在书写过程中,需注意保持手腕平稳、手掌竖直。这样,笔锋更易保持端正,使得四面笔势得以充分展现。然而,运笔时并非始终与纸面保持垂直状态,而是应灵活多变。以直为圆心,笔管随笔势的起伏而动,前后左右翻腾,随心所欲。收笔时,则需如引绳般稳健,最终保持笔势的端正与圆活。
第三,需留意《宣示表》中某些字的正确笔顺。笔顺的精准是写好此帖的关键。例如,“所”字的书写,应先写两个短竖,再写挑笔,这样行笔走势便能与右边的撇折横相连,体现笔画间的呼应。再如“弃”字中的“世”,应先写长横,再依次写三个竖,最后写短横。而对于“献”字,则需先写横、横钩,再依次写竖、横、横,接着写撇,最后写下部。同样,繁写的“门”字,其书写顺序为:先写左边竖、横折、短横,再写提,最后写右边,先写竖折横(图四“闻”字此笔已断成两笔),往上依次写横、横折钩。
总体而言,《宣示表》相较于钟繇的其他作品,在笔法和结构上更显成熟楷书的风貌。其点画遒劲有力,字体宽博且多呈扁方形态,充分展现了魏晋时期楷书走向成熟的艺术特色。因此,若想让小楷书写更显古法与多变,学习《宣示表》是不可或缺的途径。
高清图下载地址: